科普文章

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 > 科学普及 > 科普文章 > 正文

“桑拿天”和“烧烤天”,孰更难耐?

时间:2021-08-03 15:58:45 来源:永利yl23411官网 作者: 阅读:

进入盛夏,南方人经历了闷热的“桑拿天”,北方人则经历了炙烤般的“烧烤天”,关于湿热更难耐还是干热更难耐的争论之声,也是不绝于耳。究竟哪种热更难耐?每年都免不了与热环境做一番斗争的你,应该如何适应热?

据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吕石磊介绍,根据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,通常把35℃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℃以上的生产环境视为高温环境,相对湿度在60%以上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。

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,使得我国南北方明显“热得不一样”。在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,由于距离海洋遥远、气候干燥,加之沙漠、地势等因素影响,夏季多为干热环境。湿热地区则主要存在于南方沿海地区,常年气温平均值在26℃以上,最高能达到46.3℃,相对湿度平均在79%以上。

哪种热相对舒服一些?吕石磊表示,这得综合考虑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环境因素——气温、气流速度、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。“但总的来说,在高温环境下,较大湿度带给人的不适感会更加强烈。”

七月全国平均最高气温分布图 作者:王美丽

人体皮肤能够直接感知热环境的变化,并通过排汗的方式及时向外界散热。通过测量皮肤温度,可以直观反映人体在热环境中的应激反应。研究表明,在干热环境下,皮肤温度缓慢增加,最后保持稳定;但在湿热环境中,皮肤温度表现为先保持稳定,后快速增加。

“这是由于相对湿度过大,随着时间的增加,排汗受到阻碍,热量无法及时散出,后期出现皮肤温度快速上升的趋势。”吕石磊解释,“比如,在做中度劳动时,前1个小时内,湿热环境中的人体出汗量只有干热环境中出汗量的一半,散热效果大打折扣。”

国际上常用热环境评价指标WBGT指数(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)来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的热负荷。32℃、相对湿度80%的湿热环境与40℃、相对湿度30%的干热环境具有相差无几的WBGT数值,也就是说,32℃的湿热环境与40℃的干热环境有几乎等同的热负荷。

不过,干热环境给人的感受也好不到哪儿去。干热环境往往意味着光照强烈,太阳辐射带来的灼烧感想必北方人深有体会。而且,在相同WBGT下,人在干热环境中热应力水平会明显高于湿热环境;湿热环境中人体热耐受时长也明显比干热环境中长。

北方多地6月高温日数图 作者:王美丽

在极端热环境下,人体个体还存在性别、体型、体质等差异,心理和生理的热应激反应也会明显的不同。比如,体型偏胖的人脂肪含量较高、蓄热量大、代谢能力较弱,所以在热环境中散热能力弱,皮肤温度上升较快;女性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,心率要高于男性。

但总而言之,干热和湿热环境都不好受,都是人类生存和生产中所遭遇的典型的极端环境。无论哪一种,对人体心理和生理的伤害都是无法弥补的。

干热环境会使人体产生热应激和热损伤,常见的热致疾病有热疹、日灼伤和中暑等,严重的有热痉挛、热衰竭、热射病;而湿热环境则导致人体无法及时散热,导致体温升高,心跳加快,若体温升至极限,就会危及生命。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,在高热条件中持续工作时,人体体温不宜超过38℃,口腔温度不宜超过37.5℃。对于非热适应人群,建议在轻度劳动、中等强度劳动和重体力劳动情况下的有效温度极限值分别为30℃、28℃和26.5℃;对于热适应人群,极限值可分别增加2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高温环境中,中暑和严重脱水是致死的主要原因。当失水率超过身体重量的1.5%至2%时,人体热容忍能力开始下降,心率、体温增加,工作能力降低,当失水率超过身体重量的5%时,人体健康受到危害。

图解体感温度与预报温度 张永策划 刘佳制作

人体主要通过蒸发散热,因此需要不断补水来维持身体水分平衡。“对于热适应的个体来说,一个工作日的出汗量可能达到6升至8升。”吕石磊介绍。但试验结果表明,在达到热忍耐极限时,95%的人失水率在1%以上,52%的个体失水率超过2%。也就是说,靠自觉补水无法完全满足人体水分平衡,高温环境下一定要适当采取强制补水措施。(转自中国气象科普网)

编辑:姚玉坤